13年的跨越 相城经济开发区晋升国家级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江苏相城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

  2002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一周岁的相城区设立经济开发区,在工业经济相对滞后的苏州城北大地上,拉开了工业强区的大幕。


  2014年10月,不足十三“周岁”的相城经济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晋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从设立开发区到晋升国家级,后发崛起,集聚新优势,相城人仅仅用了13年。相城人感慨:“13年的跨越,是始终坚持集约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结果。”


两年入驻3家世界500强

关键词:集约发展


  相城区的工业经济相对滞后是个不争的事实。相城经济开发区一成立,就实施外向带动、内向驱动、特色推动战略,明确产业定位,加大择商选资力度,在集约发展中“工业立区”。由此带来的效应是,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30%。


  2002年,相城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的第一年,就引进了51家港、台企业,合计注册资金2.55亿美元,其中德星电子、阳立电子、美特科技、泰克科技等26家企业投资均超过千万美元。2003年,随着美国罗宾斯玛雅思流体设备公司的落户,开发区正式打开了吸引外资的大门,截至2010年末,累计批办外资企业323家,注册外资25.92亿美元; 外资增资项目102个,增资3.42亿美元。


  先后培育的易德龙、新安电器、事达同泰汽车零部件、美的春花电器、德兰能源等一批规模企业,使相城经济开发区的内资企业迅猛发展。2009年,随着世界500强企业太航常青的落户,开发区的内资规模发展开始迈上了新的台阶。


  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是相城经济开发区跨越发展的一条“捷径”。先后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扬声器特色产业基地,积极申报精密机械等高端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建成相城科技创业园、节能环保科技园、西安交通大学漕湖科技园等特色产业园,引导优质资源、优势产业向开发区特色园集中。


  充分发挥区位、交通、空间、生态优势,相城经济开发区加快产业集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吸引了楼氏电子、泰科电子、天合汽车等3个世界500强项目,基本形成了以楼氏电子、泰连连接器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以福沃克汽车、力源液压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以科阳光电、智冠光电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随着经济贸易发展格局的变化和澄阳区域规划的调整,相城经济开发区果断调整澄阳区域发展战略,实施“退二进三”、“退二优二”、 “优二进三”,推进工业企业“腾笼换鸟”。随着康锦苑、南亚花园、天亚水景城等一批优质商住项目逐步建成,大润发、中翔商贸城等一批服务业项目投入使用,产城融合度不断提升。工业区绿化覆盖率超35%关键词:绿色发展“绿色、环保、生态”是相城人始终坚持的发展理念


  2006年7月,相城经济开发区拓展漕湖产业园,开启了绿色发展的新征程。漕湖产业园从邻近相城生态农业园的地方到漕湖南岸,既是沉降地带,又是苏州市规划的“城市通风口”,开发区在这方近万亩的沉降地上疏密有致地种上各类花卉树木,形成郁郁葱葱的森林景观。这座“森林公园”南面连接已经成形的相城花卉植物园、荷塘月色城市主题公园和三角嘴湿地公园,北面通过800多亩生态绿地与漕湖生态湿地相接,从南到北,形成了一条绵延10公里、区域面积30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城市通风带”。


  生态环境是永远不变的发展“王牌”,“典型江南”的产业新高地必须是一张“生态名片”。相城经济开发区把绿色生态理念贯穿规划建设全过程,依据点、线、面、块全盘布局的产业片区和城市设计,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经验,邀请国际一流设计团队,高起点规划建设方案,打造新兴产业、绿色生态融合发展的典范。


  在漕湖产业园的蓝图上,贯通产业园、连接阳澄湖的永昌泾河接受一系列“手术”后,4公里的河岸线上遍植绿化、修建生态驳岸,打造特色风光带; 约30公里的断头河、死水沟,打通、填平增添便民游乐设施,构建沿河带状“市民公园”。如今,绿化覆盖率超过35%的漕湖产业园,正在对与苏虞张公路平行的“城市通风带”进行新的梳理规划,建设一个占地4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新兴产业高度集聚的区域内,“协调”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


  相城经济开发区出台了“进区企业必须经过环保审批”的刚性规定,以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实施绿色招商,严格禁止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进驻,优先引进工艺先进、污染程度小的项目,鼓励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构建生态产业链。区域内的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达100%,污水处理率达100%。


  相城经济开发区交出了这样的“生态账单”:2002年以来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2005年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建区13年新增绿化1337.84公顷。


科研经费一年投8.46亿

关键词:创新发展


  建区伊始,相城经济开发区注重创新发展,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各类创新,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智能电网和物联网、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去年,开发区投入科技研发经费8.4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26%。


  2012年1月,苏州工业园区与相城区共建的苏相合作区在漕湖之畔拉开建设大幕后,相城经济开发区在提升创新能力上做文章,健全合作区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政企交互平台二期功能,主动送政策和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鼓励企业向“高端、高效、高新”方向转型升级,抓好科研企业的研发中心、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建设,进一步密切与西交大、华师大等高等院校的科研合作。


  西交大漕湖科技园是相城经济开发区创新发展的一个“亮点”。在这个载体里,开发区与西交大展开全方位的科研合作,并完善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重点孵化创意设计、物联网、生物医药等特色新兴产业,先后引进微创梦想智能科技、诺斯拓自动化等6家科技型企业和各类科技孵化项目66个。


  在支持美的春花、吴通通讯等重点成长和培育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开发区协助企业做好“引才引智”工作,推动苏云生物等5家区级重点科技项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快速推进澄阳国际科创园建设,引进一批优质企业,加快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同时,以北桥街道“智能电网产业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智能电网高新技术产业;发挥苏州正华影视服务外包基地作用,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今年,相城经济开发区在创新驱动上“好戏连台”。5月获批苏相保税仓库,7月获批江苏相城节能环保产业园,开发区管委会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增设6家分站,分站总数上升到了17家。江源精密机械成功开发大型高精镗铣加工中心,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了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支持;吴通通讯射频连接器国际标准提案获批立项,填补了全球标准化研制上的空白。